• <table id="gge6i"><kbd id="gge6i"></kbd></table>
    <li id="gge6i"><rt id="gge6i"></rt></li>
  • <table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table>
  • <noscript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noscript>
  • <bdo id="gge6i"></bdo>
  • 2133°

    [考博動態]中科大博士的硒谷夢_考博_旭晨教育

    尹雪斌,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硒谷科技”)董事長。見到《價值線》和新華網記者的那一刻,他笑容滿面。寒暄中,他的身體微微前傾。盡管身高1米8,卻絲毫沒有仰視的感覺。

    一杯熱騰騰的富硒碧螺春已經擺到了記者的面前,這是他親手泡的。“富硒”是硒谷科技的產品前綴,除了碧螺春,還有大米、玉米、枇杷、螃蟹等等。

    彼此坐定,他的那雙運動鞋格外“搶眼”。尹雪斌略顯羞澀地說:“田間地頭跑得多,穿運動鞋方便一點。”

    3月23日,恰逢周末,著裝休閑也屬常理。沒想到的是,3月27日,硒谷科技移師北京清華大學舉辦首屆中國功能農業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作為東道主和主要授課人,尹雪斌依然風格不改,穿著西裝和運動鞋。

    在公司員工眼中,他們的董事長不修邊幅。在記者眼中,尹雪斌溫文爾雅不露鋒芒。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中科大博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卻懷揣著遠大的夢想。

    他和另一位中科大博士劉穎已經搭檔6年。在他倆的內心深處,寄望由他們一手打造的硒谷能夠像美國硅谷一樣,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科技創新發源地。

    儒商

    尹雪斌是河北臨城縣人,1978年出生,今年36歲。6年前,硒谷科技創立時,他剛值而立之年。經過6年的摸爬滾打,“公司未來的發展路徑已經越來越清晰”。

    6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談及從商以來的改變,尹雪斌思考了片刻,“我現在更加關心市場的需求”。看得出,尹博士一直在努力適應“象牙塔”之外的游戲規則。在他的身上,能看到企業家應該有的淡定和沉穩,卻看不到商人常有的圓滑和城府。

    不管是前輩,還是朋友,交流甚歡時,他常有一句口頭禪——“成”!有時會像連珠炮似地一個勁地“成、成、成”!

    接觸過尹博士的人,或許會把他的謙恭理解為“年輕使然”。但是,記者卻有另一番解讀。

    《價值線》和新華網記者問過尹博士同樣一個問題:“任正非屬于軍事管理型,史玉柱[微博]屬于拼命三郎型,您會成為什么樣的企業家?”

    “儒商!”尹回答得很干脆!

    得到這樣的回答,并沒有太多的意外。因為在采訪之前,記者認真瀏覽過硒谷科技的官方網站,其中對選人的標準是這樣描述的——我們選擇德才兼備的員工,德字為先。

    德字為先,恰恰契合了儒商的內涵。

    記者隨后又追問:“在您的心中,有沒有標桿型的企業家?”

    “柳傳志!” 尹的回答依然很干脆!

    柳傳志是典型的儒商代表,他帶領一個只有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用14年時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柳前輩創業的時候,依托中科院計算所。剛開始為了生存,甚至在計算所門口賣過褲衩……萬事開頭難!”面對記者的感嘆,尹雪斌不時會意地點頭。共鳴之外,似乎有一股初創期的隱忍,在他的體內涌動。

    鐵三角

    硒谷科技走過的這6年,也是尹雪斌從“學術型專才”向“復合型產業化人才”轉型的6年。市場對他來說,既陌生又無情。陣痛與隱忍在所難免。用他的搭檔劉穎博士的話來說“這6年,尤其是前半段,懵懂得很”。

    在象牙塔里,尹雪斌是頂尖的。大學如愿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然后讀研、攻博,再到博士后。

    專注——是同門小師弟對他的評價。這個小師弟名叫韓峰。韓峰說他自己在學校里愛搞“小動作”,每次晚自習后,發現大家都有饑餓感。于是,就在宿舍樓里兜售方便面。一桶面可能就賺一分錢,但是在那個年代,也算不小的誘惑。“賺了點錢,我就請尹博士吃飯。”韓峰說,“他和我不同,他特別肯鉆研。”

    “我搞科研是不錯的。”尹博士如是說,“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科學家。”

    因為夢想的堅定,因為專注而刻苦,他很快就得到了上天的眷顧。

    1999年,正在讀本科5年級(5年制)的尹雪斌,作為該年級唯一一名學生代表,得到了隨導師遠赴南極科考的機會,這也讓他成為中國首位極地科考本科生。

    ……

    這個時候的劉穎,也和尹雪斌做著同樣的科研夢。

    他是江蘇鹽城人,1981年出生,比尹雪斌還小3歲。面對記者,他用兩個第一就把自己的學生時代概括了——“我高考是班里第一,研究生也是第一”。

    說這句話的時候,劉穎的音量并不高,也沒有太多的興奮,但平靜中透著硬朗。

    劉穎的本科和碩士都是在南京大學完成,博士是在中科大。

    帶著博士的光環,他和很多渴望功名的學子一樣,走上了仕途。“公務員理論上可以做到總書記的高度,也就是說上升空間非常的大。”這是劉穎當初的想法,然而兩年之后,他卻不事聲張地做回了自己——“我后來越來越感到,我的夢想其實是在實驗室里的那種”!

    隨著蘇州市政府把中科大引入蘇州成立分院,2006年,劉穎成為首批籌備成員之一。2007年,尹雪斌加入。兩個都在做著科學家夢的年輕學者終于真正走到了一起。

    一年后的2008年5月,兩人攜手創立硒谷科技。在蘇州市政府、中科大乃至中科院的支持和推動下,兩位并沒有太多“生意經”的科學專才懵懵懂懂地走上創業之路。

    回想當年,劉穎坦誠地說:“我以前非常內向,見到人都不大講話的,現在,你看……”

    在硒谷科技創業初期,大部分的合作都是劉穎帶著運營團隊一家家拜訪而來的。“那時候,大客戶比較難談,都要一家一家攻。”在這過程中,劉穎從一個性格內向的“書生”變為了侃侃而談的營銷將軍。

    韓峰和尹劉二人師出中科大同門,他評價說“劉博士現在已經非常市場化了”。記者也有同感,在劉博士的言辭中,已經沒有學術界刻板的影子。更多的是產業鏈延伸、大客戶營銷、媒體造勢等市場化語言。

    如今,頗有生意頭腦的韓師弟,也在去年加盟硒谷。三個中科大的師兄弟,一個是董事長,主管研發和戰略;一個是CEO,主抓運營;一個是副總經理,分管市場拓展。三個師兄弟,在硒谷科技市場業務板塊中,形成鐵三角,抱團前行。

    造夢者

    尹雪斌和劉穎是當仁不讓的兩位創始人。從學者到科技創新的探路者(19.000, 0.09, 0.48%),他們經歷了相似的心路歷程。

    電影《中國合伙人》曾火爆一時,影片以旭晨教育三個合伙人的創業故事為背景,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再現了從夢想起航到成就夢想的完整歷程。俞敏洪[微博]是造夢者,但他在創業的過程中并非最大的夢想家。有了合伙人的共同推動才有了旭晨教育國際化的版圖。

    聯想到這里,記者試問尹博士:“您和劉博士,同是創始人,誰的夢想更大?”

    尹雪斌稍作思考后回答:“還是我的夢想更大一點。”

    他說:“上市肯定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一直在想的是,我們的科技能夠給人類創造價值。”

    劉穎面對同樣的提問,給出的答案驚人的相似——“我的夢想是為人類造福”!

    兩個博士對有機富硒技術價值遠景的認識高度一致,從2007年已經開始。那個時候兩個人剛剛深入接觸,短短1年后,硒谷科技就能掛牌,默契程度可見一斑。

    之所以,尹雪斌說自己的夢想更大一點,或許因為,他既是夢想者更是造夢者。

    1999年,尹雪斌赴南極科考,他和他的導師發現企鵝體內有一種毒素超標極易致命,但是企鵝卻很健康。經過反復研究,他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企鵝以南極磷蝦為食,而磷蝦富含硒元素。企鵝每天食物中含有400微克的硒蛋白,是硒元素讓企鵝具有了抗體。

    這讓尹雪斌對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國擁有世界硒資源儲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有世界最大的高硒區——湖北恩施,資源優勢極為突出。如果能在缺硒地區,讓缺硒人群都能通過食物補充硒,這不是一個讓國人強健體魄的絕佳途徑嗎?”

    2006年,當他研究太湖藍藻項目的時候,發現太湖藍藻釋放的一種微量毒素,會誘發肝癌,而硒能再次充當保肝護肝、抗癌的角色。

    兩個不同的科研項目,同一個關于硒元素的啟發。

    尹雪斌的創業激情徹底被點燃。他為公司取名“硒谷”,蘊藏硅谷和谷物的雙關內涵。

    從1999年到2007年,醞釀了整整8年,在第8個年頭和劉穎博士一拍即合,第9年走向產業化。

    本色

    創業6年來,硒谷公司所在的蘇州獨墅湖高教區辦公地,并非外人想象的“世外桃源”。

    尹雪斌的辦公室被一道玻璃門一隔為二,他坐在里屋:一張桌子、一套沙發,還有一排書櫥。外面近門的一半房間坐著其他人員在辦公。劉穎的辦公室在附近的一棟樓里,也顯得局促而富有滄桑感。據稱公司就要搬家,好在記者及時見證了初創期的全貌。

    在硒谷科技的實驗室,大家都穿著白大褂,記者看到公示欄里提醒“節約”,這樣的提醒在相關的儀器和水池邊也能看到。

    尹雪斌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童年生活的艱辛和磨難造就了他樸素而堅強的性格。

    他的樸實也在深刻地影響著整個公司。

    3月23日晚8點多,采訪結束的比較晚了。記者有機會和公司員工一起就餐,嘗到了新產品富硒玉米粉飲品。席間,有中央電視臺的同行,陪同的是一位在讀博士楊亞楠。晚餐接近尾聲,一位記者打了招呼剛剛要起身。這時,楊博士提高了嗓門半開玩笑地說——“哎呀,玉米汁還沒喝完呢”!

    一桌人看到楊博士的認真勁,不禁笑出聲來。感于她的熱情,也感于她的淳樸。

    在尹雪斌的身邊,是一群80后高智商科研型人才。他們和尹雪斌一樣,追逐夢想,而不失淳樸本色。

    從事銷售工作的陳東,是蘇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動物營養專業畢業。富硒螃蟹項目就有他的參與。

    他平時會定期給父母送去富硒玉米粉,父母問價格他從來不提。“我現在有這個能力,就希望父母的身體能更好。”陳東對記者說,他也有一個夢想,希望三五年后,通過他的參與和推動,全國每個省都能有一個硒谷科技的“萬畝功能農業示范區”。

    從沒紅過臉

    夢想推動著硒谷一路向前。

    2010年5月,著名風投深圳力合與世界500強沙鋼集團聯合投資硒谷科技1000萬元,2011年交通銀行(3.77, -0.01, -0.26%)蘇州科技支行授信1000萬元用于有機硒應用技術的市場化、產業化。

    “是風投主動找上我們的。”尹雪斌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第二輪投資也已經進來。

    資金的注入,在劉穎看來,對公司的發展是有標志意義的。

    而韓峰有他相對獨到的看法——風投不僅僅是投公司,更是在投人。言下之意則是公司的領軍者具不具備戰略遠見,也是風投十分看重的。

    正是出于同樣的考慮,記者也在采訪提綱中,設置了相關的背景素材,并與尹劉二人深入交流——

    約翰·科勒,是世界公認的領導力變革之父。他發表于《哈佛商業評論》上的《領導者應該做什么》一文,曾被評選為“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中八篇文章之首。

    此文將領導力概括為三個要點:一是有堅定而清晰的戰略愿景;二是能夠讓員工協調一致;三是尊重并激勵員工。約翰·科勒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是:“取得成功的方法是75%~80%靠領導,其余20%~25%靠管理。”

    在尹劉二人構建起來的團隊中,他倆是最大的夢想者,而他們的夢想正在不斷分解,在員工的心中生根。尹雪斌說“通過6年的實踐,產業路徑越來越清晰”,這是跨越懵懂期的標志;他們的戰略愿景隨著事業的深入,輪廓不斷清晰可見,這是理論上領導力釋放的開始。

    在劉穎辦公室外公共走廊的企業園地上,一首詩這樣寫道——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使它滋潤;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任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硒谷感恩你們,因為創業路上有你相伴!

    而作為公司的核心,劉穎告訴記者“6年來,從來沒和尹博士紅過臉”。這一點,通過微信也能看出些端倪。今年2月16日,劉穎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唯一能讓企業免于速朽的,仍然是企業的快速刷新(自我顛覆加自我重建)的能力。尹博士當天先是點贊,接著又跟了一句“一點不錯”!

    這樣的“圈內”互動已成二人之間的常態。

    愿景清晰、協調一致、尊重員工,關于領導力的三個要件,正在硒谷科技發酵,張力漸顯。

    最缺的是人才

    在整個富硒產業,尹劉二人屬于后來者,但是據稱他們的有機營養強化技術做到了相對安全以及產品含硒標準化,在國際上首屈一指。

    1966年,湖北恩施因發現大規模露出地表的獨立硒礦床,升格為舉世聞名的“硒都”。但是其產業化道路走得并不順暢。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幾代富硒產品銷聲匿跡后,產品本身的安全和標準化引起世人的關注。

    在全球大面積土壤缺硒,以及富硒功能農業尚處起步階段的背景下,尹博士團隊異軍突起,給富硒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

    目前,硒谷團隊已有50多人。其中博士占20%,碩士20%。但是尹劉二人同時感到最缺的依然是人才。走在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始終是他們關心的核心價值。

    “優秀的人才,追求的不只是金錢的報酬,還包括成就感、地位、實現理想的機會,因此他們往往會有創業的沖動。”尹雪斌稱,內部員工只要有想法,可以幾個人成立一個小的團隊,然后提出自己的項目計劃,通過公司內部的項目小組審核,就能獨立去開發新的項目,公司提供全面的支持,員工在項目成功后可與公司分享收益。

    這樣的激勵制度已有很好的例證:硒谷科技即將推出的防霾飲料,靈感就是來源于員工的興趣研究。

    留住人才,硒谷科技借鑒了谷歌[微博]等互聯網企業的經驗——內部激勵創業。

    同時,尹雪斌和劉穎也很清楚,公司發展得極快,誰也不想因為人才的短缺而觸碰天花板。好在,中科大和蘇州本地的高校都在為硒谷科技輸送人才,人才戰略一刻不曾松懈。

    “對于硒谷科技這樣的功能農業行業的領跑者來說,每向前邁出一步,就代表了整個產業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是尹雪斌不常有的豪邁之言。

    愛人愛己,向上向前

    對于硒谷科技上市的時間表,尹雪斌也有自信——力爭三五年后。這個時間是公司的高級顧問團隊為硒谷科技“量身定制”的。“屆時,硒谷科技的產值約為10億元,利潤在2-3億元。”

    尹雪斌和劉穎堅信,在未來的10到15年,硒谷科技將大有可為。而展望未來的產業格局,據稱將占據30%-50%的市場份額。

    在尹雪斌辦公室的墻上,一幅書法作品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他特意請一位書法名家寫的:愛人愛己,向上向前。

    這,就是他的人生座右銘。(《價值線》記者曹蕾 張瑋 新華網劉靜 蘇州硒谷報道)

    博士另一面

    (速問速答)

    1.平時工作占據自己多少時間?

    尹:百分之九十。

    劉:每天16個小時。

    2.陪家人,和朋友聚會多嗎?

    尹:很少,剩下的百分之十會陪家人,也會給他們做做飯。

    劉:很少,我之前很戀家,我是巨蟹座的,我寶寶5月28日出生,和我企業成立是同一天,出生后我還沒陪他睡過覺,對他和老婆很愧疚。

    3.是個非常注重養生的人嗎?

    尹:是的,非常注重。

    劉:是,也不是。我喜歡運動,也知道什么養生,但是我現在每天就是吃企業的富硒玉米粉,運動很少,希望未來還能多點時間去運動。

    4.興趣愛好有哪些?

    尹:爬山,還喜歡看新聞聯播。

    劉:足球,看球,踢球,最喜歡國際米蘭。還有看書,推薦大家看看《資治通鑒》。

    5.你上學時期是你們班里學習最好的學生嗎?是屬于很會考試的嗎?

    尹:不是。但是專業這塊很好,算是個偏才。

    劉:是的,高考和考研都是第一。

    6.從小的理想是什么?

    尹:科學家,現在屬于產業科學家。

    劉:科學家,希望坐在實驗室。

    7.平時是個追逐潮流的人嗎?

    尹:現在很關注,以便感知消費者喜好。

    劉:不是。

    8.會在朋友圈里分享硒谷產品嗎?

    尹:會。

    劉:會。

    9.開始創業后,覺得自己有特別慘的時候嗎?

    尹:有,到處借錢的時候。

    劉:沒有,雖有落差,但是我內心很強大。

    10.有對自己影響很大的人嗎?

    尹:有,從最早創業跌跌撞撞到現在,前途越來越清晰,一路上都有貴人相助。我之前的合作導師趙其國院士就是我的貴人,還有大學時候的導師。

    劉:我讀研究生時候的導師于紅霞,我以前是個沒有時間觀念,很拖沓的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她對我幫助很大。

    11.覺得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合伙人?脾氣算好的嗎?

    尹:既會做原則性堅持,同時也是比較好說話的,是個脾氣比較好的人。

    劉:我屬于一旦選擇了,就一條路走到底的人。

    http://d4.sina.com.cn/pfpghc/f8c292e9a8c84dc08fc1ab77aa964479.jpg

    12.會怒斥員工嗎?

    尹:私下有過,很少在公眾場合。

    劉:很少,更傾向于溝通。

    13.除了工作,私下交集多嗎?

    尹:比較多。

    劉:算蠻多的。

    14.釋壓方法是什么?

    尹:散步。

    劉:聽歌,跑步。

    15.喜歡慢節奏還是快節奏生活?

    尹:喜歡慢節奏,但事實上生活節奏很快。

    劉:開始是喜歡慢節奏,現在也習慣快節奏了。

    16.估算一下自己未來的身價?

    尹:希望把企業做到千億級。

    劉:不想用金錢去衡量,但是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的人。(《價值線》記者曹蕾 張瑋 新華網劉靜 蘇州硒谷報道)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
    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已有 0 條評論

      我有話說:
    • <table id="gge6i"><kbd id="gge6i"></kbd></table>
      <li id="gge6i"><rt id="gge6i"></rt></li>
    • <table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table>
    • <noscript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noscript>
    • <bdo id="gge6i"></bdo>
    • 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