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ge6i"><kbd id="gge6i"></kbd></table>
    <li id="gge6i"><rt id="gge6i"></rt></li>
  • <table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table>
  • <noscript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noscript>
  • <bdo id="gge6i"></bdo>
  • 1700°

    [考博動態]候選人資格考試 為博士寬進嚴出設門檻_考博_旭晨教育

    當下,我國博士生培養已經進入注重質量的階段。國內部分知名高校開始引進在國外通行的“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未通過考試的學生將無法進入下一階段學習。高校希望通過“寬進嚴出”模式,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學生,來保證博士生培養的質量。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明確將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加大淘汰力度。可以想見,將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大對博士生的分流,取得博士學位將越來越難。

    今年暑假期間,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意見》明確,將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實行嚴格的中期考核”,“暢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在解讀該《意見》時稱,我國將建立博士研究生選拔“申請-審核”機制,建立博士研究生中期分流名額補充機制。

    去年,華東師大宣布實行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未通過該考試的博士研究生將不具備申請博士學位的資格;同年,復旦大學也宣布在該校兩個科系試點博士長學制培養模式,中期對博士候選人進行資格考核,其分流、淘汰率高達50%。可以想見,隨著三部委《意見》的出臺,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加大對博士生的分流、淘汰力度,取得博士學位將越來越難。

    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 為舶來品

    “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是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通行的一種博士生考核制度。”據華東師大研究生院副院長李志彬介紹,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一般是在博士項目中期進行,旨在評估博士生的基礎學識和專業學術技能水平,考核其是否具備后續研究的能力。“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篩選、淘汰不具備博士培養基礎的學生,以保證博士生教育的高層次和高質量。只有通過資格考試的人,才有機會從博士生升格為博士候選人,也即擁有申請博士學位的資格,從而進入論文研究階段,進行后續研究。”李志斌說,未通過此資格考試的博士生,一般仍有一次參加考試的機會,若仍未達到要求,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與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政策相配套的是博士入學“申請制”。“我國和美國的博士生入學政策不一樣。美國沒有博士生入學考試,采取的是申請制,通過申請的博士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再參加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李志斌說,在國外,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非常嚴格,淘汰率比較高。國外大學正是通過這樣的“寬進嚴出”模式,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學生,來保證博士生培養的質量。

    目前博士中期考核 基本“零淘汰”

    在國內,大多數高校對于博士生考核采取的則是“中期考核制度”。“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學生必須要通過博士生入學考試才能擁有博士生資格,其本身已經經過嚴格的考核,相對而言,其后他們需要經過的中期考核往往是既面面俱到,又流于形式。”在李志斌看來,“中期考核”相對更突出“全面考察”博士研究生的學習情況,一般情況下學生都可以通過。也就是說,在我國,博士生只要能考進來,就基本可以畢業。如果說國外博士生的培養模式為“寬進嚴出”,那么國內的模式可以稱之為“嚴進寬出”。

    “這種模式并不利于博士生人才的培養。”李志斌認為,很多“直博生”、“碩博連讀生”在考上博士的時候才20歲出頭,自身情況尚并不穩定,在其后的學習過程中,很可能出現并不適合讀博士的現象。“但在過去的體制下,無論是學生還是導師,都沒有二次選擇的機會。再加上考慮到很多博士生都是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考進來,如果讀了一段時間又要被淘汰掉,似乎從感情上也說不過去。所以,在國內,‘中期考核’基本上就是走個形式。”

    本市部分高校 已進入試點階段

    當下,我國博士生培養已經從注重數量進入到注重質量的階段。最近幾年,部分知名高校率先引進了在國外通行的“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在內的部分高校已經陸續開始試點博士資格考試制度。

    華東師大于2010年制定了《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試辦法》,在該校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試行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目前已經有兩個年級的博士生參加了這一考試。據介紹,該資格考試由基礎課考試和專業課考試兩大部分組成,命題由學院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自行決定。李志斌舉例說:“我們可能會給學生一篇科研論文,隱掉摘要和結論部分,由學生自己來寫作,從而考核其研究方法及從事科研的潛力。”

    華東師大去年首次實施了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約有一半的學生沒有通過這個考試。“我們明顯感覺到,這些未過關的學生壓力驟增。當然,我們會給他們第二次機會。”李志斌坦言,“按照有關規定,如果博士生在6年內無法完成學業,就將無法拿到博士學位。這就在客觀上決定了他們必須盡快通過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

    在復旦大學,部分博士生已深刻體驗到了被淘汰的危險。據復旦大學研招辦主任吳宏翔介紹,該校已在數學科學學院和物理學系兩個單位試點長學制改革,并配以“博士資格考核”制度。具體來說,就是直接從本科畢業生中招收“博士生候選人”,在入學一段時間后對學生進行一次篩選、淘汰,一部分學生繼續一貫制培養,另一部分則分流。

    據吳宏翔介紹,以往如果想要對直博生進行淘汰,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之前未能充分告知,學生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博士的招生名額比較珍貴,學院也不愿意浪費,不大可能輕易放棄招到的博士生。

    “實行改革后,如果我們本來是要招10個博士,現在我們就要招20個直博生。他們在招進來時就被告知,到某個階段要被分流掉一半,最終只有10人能拿到博士學位,所以招進來的學生被稱為博士生候選人。”吳宏翔稱,被分流掉的那部分人,最差的就是肄業或者退學,還有比較好的但未通過博士資格考核的就轉為碩士畢業。

    與華東師大“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類似,復旦大學也將博士候選人資格考核的權限交由各院系自主決定。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是此次參與改革的試點單位之一,該系副主任周磊稱,他們的博士資格考核分為兩部分,以面試為主,筆試所占比例大約為35%。在面試過程中,考生需要做20分鐘的口頭報告,闡述其讀博后在學業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下一步想要做的科研計劃等。在這個過程中,會有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老師作為評審委員會成員,考察其是否具有潛力完成博士計劃。此后,考生還要接受約10分鐘的委員提問。最后,委員會將根據考生的筆試及面試結果,并參考導師對考生的面試報告,給出最后的考核成績。

    全面推廣有難度 溫和推行更適宜

    “我們是擠了其他學院的博士招生指標來進行改革的。”吳宏翔認為,實行“博士候選人資格考核”這一改革明顯提高了博士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目前很難在更多院系推廣。“推廣難度主要是在招生指標上,如果教育部放開指標控制模式,將進口管理改為出口管理,把博士生質量控制前移,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給高校松綁,有利于提高博士生的質量。”吳宏翔說。

    也許正是因為環境、條件、政策還不具備,目前滬上多數高校在博士培養過程中實行的仍然是中期考核制度。部分高校雖然引進了“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但其通過率基本仍為百分之百。某高校一位博士二年級學生小姜表示,“我們學校從2010級博士生開始實行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但我覺得這就是走一個形式,此前的師兄、師姐基本上都能通過這個考試,壓力不大。”

    而在華東師大,由于試行效果好,學校已決定于2014年在所有院系內實行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李志斌表示,目前,包括華東師大在內的不少國內高校已經在試點博士生申請制,“我國的博士培養模式將會由現在的‘博士生入學考試制度+中期考核制度’的配套政策逐漸過渡為‘博士生申請制+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的政策。當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已從注重規模發展轉變為注重質量提升,教育部改革的目標就是要一步步提高包括博士生在內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改革勢在必行。”

    “當然,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制度實行起來可能較之國外更溫和一些。”李志斌稱,“我們在試行過程中,也聽到了反對的聲音。但我們希望能夠堅持下去,并且避免走形式。”(聞娟)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
    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已有 0 條評論

      我有話說:
    • <table id="gge6i"><kbd id="gge6i"></kbd></table>
      <li id="gge6i"><rt id="gge6i"></rt></li>
    • <table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table>
    • <noscript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noscript>
    • <bdo id="gge6i"></bdo>
    • 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