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22日公布,我省65人因論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而未獲學位,這使高校的學術道德問題再度浮出水面。那么,對作弊論文如何核查?論文“反作弊”系統到底又如何工作?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論文百分百通過,不現實
“被查出的這65名學生基本都是在校生,抽查的33所學校都有名額,不可能有一所學校說的學術論文通過率百分之百,那是不正常的。出現了不合格者,恰好說明學校在認真抓這個問題,把關更嚴,更有利于提高質量。”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處一位負責人表示。
“什么都造假,連名校導師論文都傳出來抄襲的傳聞,對學生造成了一定影響;其次,許多學生迫于就業壓力考研考博,本身沒有做學問的興趣和專長,很可能做論文時并未讀多少書,只靠拼湊抄襲,這種現象肯定存在。”
學術論文與數據庫比對“過篩”
論文雷同到什么程度構成抄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到底如何運作?
山東大學研究生處一位姓李的老師告訴記者,基本原理是將待檢測的論文文本輸入系統,和系統中的論文期刊數據庫進行比對,根據其重合的比例,判斷該論文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李老師介紹,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僅靠人工很難從海量信息中找到稿件的剽竊來源。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的比對數據庫,基本完整覆蓋了中文科技學術文獻,包含180多億個網頁及近500萬篇文獻。“將論文的文本輸入系統,系統比對庫會有同類別的論文與之對應,兩篇文章內容一致之處會顯示出來,一目了然。”
李老師介紹,該系統根據重合字符數量與文字復制比,可分為“無問題記錄、輕度、中度和重度”幾個等級。其中輕度為重合字數大于1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大于0%小于40%;中度
為重合字數大于5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大于40%小于50%;重度為大于10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大于等于50%。根據不同程度,學位評定委員會將作出不同處理。
避免通融,我省推廣論文盲評
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處的這位負責人表示,為了端正學術風氣,加強警示作用,教育廳今后將每年公布檢查結果,但不會具體到哪個學校哪個學生。
據了解,我省還通過對博士和碩士學生論文采用部分或全部盲評的方式來加強監督。
所謂盲評,指將學生論文的導師和學生名字、學校名字都抹掉,將論文本身寄到省外選定的權威專家處,由專家進行評審。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太過熟悉而通融和“走后門”的情況出現。據悉,目前各校碩士研究生論文盲評比例在30%-40%之間,而博士生論文已經實現了全部盲評。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注意:本文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