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畢業論文成心理壓力 自嘲寫完老十歲
4月16日,25歲的中山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小蔡在提交論文的最后限期前,僅僅因為沒找到工作,沒完成畢業論文,他用腰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小蔡在遺書中說:“我找不到工作,也無法按時畢業,無顏以對,痛苦啊!我是不是太不成熟,既毀了自己,也毀滅了家人。”
這兩日,廣東碩士研究生小蔡因畢業論文問題,在寢室內自縊的消息成了全國各大媒體報道的焦點。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了解到,最近幾年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因畢業論文沒有順利完成而發生的跳樓、上吊、抑郁、產生身心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畢業論文為什么會難住博士生?
記者分別采訪了三個博士生(一個順利畢業,一個沒畢業,一個正準備答辯),以及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家,試圖通過不同角度不同視角來破解這個讓博士生們頭痛的論文的隱疾。
尋找博士生畢業論文的樣本非常困難。很多博士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想談,太痛了。通過博士論文仿佛經歷了一次心靈的煉獄。”經過記者的艱難攻關,終于采訪到了沈陽三家高校的三個博士生,一個順利通過了畢業論文,一個沒通過,一個正在準備畢業論文。(三位博士生均為化名)
故事一:考博很容易,讀得很艱辛
人物:李芳/女/41歲/沈陽某高校副教授
“受住壓力,耐住寂寞,守住清貧”
沈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陳長征在接受采訪時,用“蒸螃蟹”來形容一些博士生讀博士的感受。他說:“之所以一些博士生敗在論文答辯這一關,最主要的原因是“博士畢業一般都是六年。剛讀博時很舒服、不著急、不努力,以為時間長著呢,越往后心理壓力越大,最后被‘蒸死了’,有一部分人是自己讀不下去了,有一部分人是畢業論文答辯準備不充分,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數量沒夠。”
對于每年都有因碩士畢業論文、博士論文沒通過而輕生的人,陳長征說:“越是好學校,這種情況越容易發生,一是好學校對論文質量要求高,二是學生自己的內壓高,自尊心強。”
陳長征說:“國內各家 博士點 招生入學的標準各有不同,但出口(畢業)標準都一樣:要求既具備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獨立進行科研創新能力。博士生要求的是創造性學習。沈陽工業大學每年有50多個博士生,博士通過率在80%,其中10%是自己讀不下去放棄了,10%敗在論文答辯質量和數量上。”
陳長征建議準備考博或在讀博士一定要做到“承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承受住壓力是,必須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作基礎;耐得住寂寞是必須做大量實驗、調查,需要孤獨,靜心;守得住清貧是不能在讀博期間靠項目賺錢,人的精力有限,有時間賺錢就沒時間做學問了。”
陳長征建議正在準備論文的博士生,要勞逸結合,博士論文是有創造性的,適當的休閑、旅游更易激發靈感,換個環境更容易創新意境。
對于目前國內出現的博士生找槍手做畢業論文,陳長征表示:“這個行為不可做。也許有個別人會蒙混過關,但出現的后效應(博士畢業幾年后舞弊事件敗露)會讓這個博士身敗名裂。”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注意:本文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