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上官云)24日下午,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攜新書《經濟解釋·制度的選擇》現身北京,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學子分享學術心得。回憶起一生的經歷,張五常說,整個20世紀沒有一位學經濟的能夠像自己這么幸運,能夠受教于當時幾乎所有的大師,同時,他很為自己在78歲高齡完成這樣的巨著感到高興,“沒有人能這么老還寫這么重要的作品。”
受教經歷:不喜歡教授頭銜 幾乎從不制履歷表
年近八旬的張五常首先回憶了自己的受教經歷。他感慨的表示,整個20世紀沒有一位學經濟的能夠像自己這么幸運,“我24才進大學念本科,起先在洛杉磯加州大學。當時加州大學經濟系是有史以來最好的;1967年轉到芝加哥大學,那也是當年最好的。這是多難想象,在經濟學全盛時期,當時的大師們都教過我。”
盡管在多所大學擔任過教授,但張五常卻說,自己平生從來沒有過什么履歷表,“我不喜歡這些頭銜,也不說自己是博士或者教授。所以我沒有名片。”
張五常還告訴大家一件趣事:曾經差點為了50美金放棄博士頭銜,“當年我把論文交給圖書館申請博士文憑,人家跟我說你是外國學生,得交50塊錢美金,我就說我不要了。隨后掉頭離開。”
后來還是當時教過他的校務主任追出來,甚至表態要替張五常替交了這50塊美金,又費了一番口舌后,這件事情才算了結。
幾十年來,張五常可稱著作等身,而最近寫完的四卷本《經濟解釋》則被他稱之為“平生最稱心滿意的作品”。這并非張五常一個人這么看,他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朋友也持有這樣的觀點。“他們說我比弗里德曼、馬歇爾都要好,這都可能是對的;但有些蠢人要說我比斯密還好,這點就不對了。”張五常調侃道,“但可以炫耀一下的是,寫完《經濟解釋》我已經78歲,沒有人能這么老還寫這么重要的作品。”
談《經濟解釋》:75歲高齡動筆重寫 擴充至58萬字
張五常的創作經歷也頗具故事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經濟解釋》。1973年,有一家出版社跑來,以非常優厚的條件要求張五常寫一本教科書,并且不作要求。張五常的回應則是“不寫課本”。但編輯不肯走,說至少先給個題目。于是張五常就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這樣四個字:經濟解釋。
終于,1989年,張五常動筆了。當時在報紙上連載,兩章之后,為了服侍病中的母親,張五常沒有再寫下去。直到1992年,張母去世后,2000年,張五常開始繼續創作。當時他已經從香港大學退休,一邊處理雜事,一邊在兩年內完成3卷本書,共計30萬字。
其實,張五常對這次的成果并不滿意。于是,2009年開始,他重新再寫這部書,30萬字擴充為58萬字,“這次我滿意了。因為這次家里無事可做,還有空調,我可以集中精力寫了四年。”張五常的幽默一如既往。
張五常告訴大家,在寫作過程中也遇到過困難。由于年紀漸長,以75歲高齡重新寫這樣一部巨作,很容易疲倦,“以前一次寫三四個小時都沒問題,可是現在寫半個小時就要躺下休息。”
再有就是短暫記憶的問題。張五常說,自己的分析能力、想象力、判斷力一切還好,未有短期記憶里跌的很快,“我整天都在思考,一個重要的觀點下午要寫的時候就不記得了,多麻煩的事情。”張五常回憶,后來他想到一點就拿小紙條寫下來,但后來看到小紙條也會忘記是什么意思,“不過短期記憶也有好處,每一個重要問題都要回想很多次,會發現新的不同。”
更多資訊請關注 旭晨教育考博頻道 。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注意:本文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