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鑫(24歲)
學校:北京郵電大學
在網上購物、用ATM機取錢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小事,而對于老人來說,這些高科技玩意兒總讓他們心里發怵。2011年起,北郵學生張佳鑫發起“夕陽再晨”公益助老項目,和志愿者們走進北京多個社區,義務教老人們使用電腦、智能手機。
夕陽是指老人,再晨是希望老人能重新煥發青春的光芒。為著這個目標,3年來,夕陽再晨的志愿者隊伍已從十余人擴展到一千多人,在北京、上海、廣州、四川等地多所高校成立21個分會,逾萬名老人受益。
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實踐,讓更多的大學生參加到為老服務中來,幫助更多的老人晚年過得更豐富多彩。人人都會有老的一天,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夕陽再晨”。 ——張佳鑫
花園北路乙28號院67歲的王奶奶平時喜歡玩祖瑪和切水果的游戲,以前都是女兒把iPad打開設置好給她玩,現在她一個人在家時也能操作了。
家住薊門里的王立英阿姨從電腦開關機學起,現在已經玩轉了QQ,每天不再依賴電視了解新鮮事,而是打開電腦看新聞,還時不時做個PPT來記錄日常生活。
這些本領,都是她們從“夕陽再晨”項目志愿者們到社區里講的“電腦課”上學到的。3年來,“夕陽再晨”項目已覆蓋23個社區。
“小老師”教“老學生”
“上課啦,我叫賴佳敏,是北京城市學院大三的學生,今天我要教各位怎么用電腦上網聊天。”7月12日下午兩點半,海淀區花園北路乙28號院活動室內座無虛席,一節科技課正在進行。自我介紹之后,“賴老師”打開幻燈片開始授課。
臺下坐著的,都是頭發花白、戴著老花鏡的爺爺奶奶。旁邊,還坐著幾名大學生“助教”。
“上網聊天其實不難,我和我媽媽視頻的時候,開始她不會,我就告訴她,打開QQ的對話框,然后點擊白色帶小眼睛的按鈕,就能發起視頻了。”賴佳敏用她教媽媽使用電腦的事例引導老人,同時,“助教”在臺下為老人演示正確的按鈕。
約一小時的課程里,賴佳敏為老人講了如何使用QQ聊天和視頻、如何設置無線密碼、如何瀏覽網頁、聽音樂等內容。
電腦課結束后,賴佳敏開始演示怎樣使用智能手機,“除了接打電話,智能手機還有很多功能,平時我們在外面,可以使用聊天工具和子女聊天。綠色的圖標就是微信,小企鵝就是QQ,大家明白了嗎?”
“明白啦!”坐在第二排的王奶奶喊聲最大,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她第一次上課就已經學會用手機上網看新聞了。
課后,王奶奶說,這些來自校園的年輕人態度都特別好,講課的語速慢,又很懂禮貌,“下次我還會來上課”。還有很多老人拉著“小老師”問問題、留電話。
第一次課只來五人
這樣火爆的情景是北郵學生張佳鑫在創立“夕陽再晨”之初不敢想象的。
三年前宿舍樓下的一張海報,改變了他的人生規劃。那是“希望工程激勵行動”發出的招募令,面向在校大學生尋找“改變世界的種子”,幫助學生們開展社會公益服務活動。
張佳鑫想到,當今的科技產品和網絡已成為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一道鴻溝,而北郵有著“信息黃埔”的美譽,能不能用學生的專業知識為老人服務,讓老人也享受到信息科技帶來的便捷呢?經過和幾位同學的討論,“夕陽再晨”團隊成立了。
2011年7月,團隊開始著手尋找社區給老人講課,但大家騎著自行車一連跑了二十幾個社區,沒有人愿意讓他們開展活動。后來,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愿意配合的社區。
“第一次上課,十多個志愿者在社區等了半天,來的老人只有五個,其中還有幾位是來社區辦其他事兒順便看看的,我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給老人講我們團隊的特色,”張佳鑫說,大家設計海報時沒經驗,字體很小,老人看不清,起不到宣傳的效果。
“雖然社區支持我們的活動,但老人們并不是一開始就相信我們。”張佳鑫說,第二次,他想到邀請學校有文藝特長的同學進社區,先用表演把老人吸引過來,再開始講電腦課。幾次課以后,志愿者們終于得到了老人的認可。
“給老人講課,我們尤其得耐心、細心,重要的步驟要重復很多次。”志愿者文國莉說,從去年暑假起,她開始參加“夕陽再晨”的活動,“我們作為晚輩,對老人應該多一些愛心,老人們需要關注和幫助”。
在志愿者的努力下,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慢慢改變。一些老人上課后性格變得開朗了,子女不在身邊也能把每天安[-1.76%]排得充實,不再覺得孤單。
今后將“按需開課”
“我們的愿望就是服務老人,現在夢想已經初步實現了,隊伍還在不斷擴大,我們年輕人也還在不斷學習探索。”張佳鑫說。
今后,“夕陽再晨”團隊準備開展除了電腦課之外的其他課程。“經過調研,老人喜歡學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張佳鑫說,“節假日時,我們會為老人們組織文藝活動,以后,我們還計劃開設編織課,和老人們一起制作衣物和裝飾品。”
三年來,“夕陽再晨”從13名志愿者發展到一千多人,每周幫助的老人逾千人,該項目還在2013年成為東城區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首批項目之一。而張佳鑫自己,也從一名本科生成為北郵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的在讀博士。
說起這些年陪伴老人的經歷,張佳鑫頗有感觸,“老人們經歷的事情很多,對人生也有自己的見解,我們在奉獻的同時,也能從老人身上學到很多道理。”
他記得,有一天上課時一位阿姨沒來,原來是因為那天太陽好,阿姨把家里的花都搬出去曬太陽了。他還看到老人們上課時把記不住的步驟都密密麻麻地記在本子上,這種對生活的熱情讓張佳鑫感受到“正能量”,他希望畢業后,仍然能把關愛老人的公益活動做下去。 新京報記者 李禹潼
【大家說】
學生們很熱情,在我們社區特別受老人歡迎。學會了使用電腦,老人們就能有更精彩的晚年生活,上上網,聊聊天,日子多姿多彩。——花園路街道工作人員
上了科技課以后我對電腦熟悉多了,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練習一點點,肯定能成為高手。——居民王奶奶
如何推薦“公民榜樣”
郵箱:xjbgandong@126.com
熱線:010-67106710 微博:發微博@新京報
微信:關注新京報微信(bjnews_xjb)提供線索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注意:本文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