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gge6i"><kbd id="gge6i"></kbd></table>
    <li id="gge6i"><rt id="gge6i"></rt></li>
  • <table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table>
  • <noscript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noscript>
  • <bdo id="gge6i"></bdo>
  • 1793°

    [考博動態]鄭州大學“非博導”帶的首批博士已畢業_考博_旭晨教育

    鄭州大學“非 博導 ”帶的首批博士已畢業

    全額資助博導制老師學生都滿意

    沒有博導資格,甚至不是教授,也能招收博士生。這樣“反常規”的事情,發生在鄭州大學。5年前,該校首次出臺全額資助博士生導師制度,探索博士生培養機制的改革新路。如今,第一批“非博導”帶出的博士生已學成畢業。

    “按照以前的機制,別說副教授,很多教授也當不上博士生導師。”年僅35歲的副教授臧明璽坦言。2008年,她正承擔一個國家“863計劃”研究項目,急需一名博士生共同參與。此時,恰逢鄭州大學推出全額資助博士生導師制度,只要有項目有經費,就有機會當博導,申請獲準的博士生導師需從自己的科研經費中一次性支付所招博士生4年的全額獎學金。學校當時一共拿出了5個招生指標,臧明璽成功申請到一個,招收了博士生姚春霞,并從95萬元科研經費中拿出7.2萬元支付她4年的學業獎學金和助研獎學金。而臧明璽也成為鄭州大學第一位副教授職稱的博士生導師。

    鄭州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關紹康認為,這種博導新機制能實現雙贏。導師給學生做指導,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掌握知識,共同把課題項目高質量完成,以此為基礎再申請新的課題項目,再繼續招收學生,能形成良性循環。新機制既激勵年輕教師重科研、出成果,也有益于學生開闊研究視野、學得更多。

    從科研水平角度衡量,博導新機制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6月,鄭州大學第一批導師全額資助的4名博士生畢業,其科研水平明顯高于同屆平均水平,其中兩人的博士論文獲得校級優秀博士論文。數學系教師任景莉的第一個博士生程志波,讀博期間有9篇學術論文被SCI收錄。“如果不是這個機制,我一輩子都很難接觸科研,”目前在一所高校從事研究工作的程志波說。

    試水成功后,鄭州大學逐漸擴大全額資助博士生招生指標。到2011年,該校共招收37名全額資助博士生,從120多名申請教師中遴選了34名教授、3名副教授擔任其導師。2012年,又有4名副教授當上博導。這些導師絕大多數是中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承擔著“863計劃”或“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高水平科研項目。

    在鄭州大學看來,這一新機制也是打破博導終身制的初步嘗試。今年,該校要求已具備博導資格的所有教師,每年在招收博士生之前進行招生資格重新認定,進一步探索博士生導師資格轉向博士生導師崗位。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
    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已有 0 條評論

      我有話說:
    • <table id="gge6i"><kbd id="gge6i"></kbd></table>
      <li id="gge6i"><rt id="gge6i"></rt></li>
    • <table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table>
    • <noscript id="gge6i"><source id="gge6i"></source></noscript>
    • <bdo id="gge6i"></bdo>
    • 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