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噪音污染變得越來越多,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困擾,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對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博士張再興醫生。
記者:張醫生,介紹一下什么是噪音和噪音污染?
張再興: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人們通常聽到些不規則不協調的音波,聽了后心理或生理上產生不舒服感覺,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統稱為噪音。當噪音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適合人類生存的最佳聲音環境為15至25分貝,而60分貝以上的聲音就會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人長期工作或生活在8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記者:噪音污染對人的危害有哪些?
張再興:噪聲污染會干擾休息,影響工作效率,久而久之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癥,表現為失眠、耳鳴、疲勞等。噪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體現在聽力上,如果人長時間遭受強烈噪音的影響,會使聽力減弱,進而導致聽覺器官的損傷,聽力下降,甚至耳聾。更嚴重的還能夠引起心臟血管疾病。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壓,我國對城市噪聲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地區的噪聲每上升一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噪音干擾還可能讓人產生憤怒、失望、不滿意、無助、抑郁、焦慮、分心、疲憊等負面心理,還可以引起如神經系統紊亂、精神障礙、內分泌紊亂,甚至會帶來生命危險。
記者:怎樣減少噪音危害?
張再興:避免長時間戴耳塞聽音樂和頻繁挖耳。許多人以為“耳屎”只是骯臟的排泄物,而不知道耳屎對耳朵有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經常挖耳,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甚至弄壞鼓膜。公車上經常可以看到人們戴著耳機聽歌、看視頻、玩游戲。大多市民沒意識到,在這些公共場合,噪音比較大,人們為了能聽清楚,就不自覺地便把聲音開大了,上下班路上一聽就一兩個小時,長期如此,聽力很受傷。建議市民,不管是唱歌還是戴耳機,每過30至60分鐘,務必給耳朵“解放”10分鐘。
除此之外,家用電器的噪聲影響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電冰箱的噪聲較小,但是洗衣機、音箱和電視工作時的聲音都可能“超標”,所以必須控制好時間和音量,聽得清楚就行。
人們在公共場所要盡量避免人為制造噪音,如跳廣場舞時不要用高分貝的音箱;開車時盡量不鳴笛,這些即是社會公德的要求,也是文明素質的體現。制造噪音既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感謝關注旭晨教育考博頻道。
送福利啦
1)微信搜索公眾號:淘園日記2)回復【1】領取大額淘寶優惠券
3)回復【2】領取晨光文具優惠券

微信識別二維碼
注意:本文歸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